产生背景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,工业和民用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,除了传统的水电,火电,石油,天然气等能源外,对风力发电,太阳能等新型环保能源形式也在不断研究,试验并进入实际运作。但是新型能源目前还不可避免地会受制于地理,气候等因素,所以传统的能源方式必然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唱主角,结合过去生产经验,如何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地开发资源,减少浪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。
在传统的水电,火电,油,气能源领域,不可避免就面临着严重的冲蚀问题,加上工况恶劣,高压,高温,高腐蚀环境,要保持安全稳定经济的能源获取,在现场某些核心关键领域,对冲蚀控流降压等进行更有效更经济的防护。在高压气井,节流阀是控制产量,保护管网,保证气井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装置笼套式节流阀,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品种,由套筒阀塞节流代替单双阀座的阀芯、阀座节流,而中国国内开始应用是在80年代,比欧美晚了约20年。目前油气田(现场)使用的笼套式节流阀主要有2种类型,一是内笼套式,二是外笼套式,两种类型都是利用阀套在内笼套上滑动(或柱塞在外笼套内滑动)产生不同的过流面积来达到控制流量与压力的目的。
在流体压力大,流速快的工况条件,比如70Mpa,甚至105Mpa,140Mpa等高压工况压力条件下,必对流体的流量,压力进行调节,否则会出现开采现场流体失控,泄露,严重的造成事故,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外,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。节流阀在此发挥重要的节流控流调压作用。
实际使用及后续研究分析表明:
1.通过执行机构带动阀杆作轴向运动来调节节流面积,调节流体流量和压力,在过流面积减小时,流体流速迅速增大,有时候会有好几倍流速的增大,所以对核心部件的抗冲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;
2.常规的悬臂式结构核心件在高压流体冲蚀过程中容易出现振动疲劳,同时导致相关连接部件的断裂或者固定栓脱落,造成憋压;如是液缸驱动的,还会出现液缸密封提前损坏,导致液压油泄露等污染环境问题;
3.高压流体从节流阀阀入口进入阀体与笼套之间的环形空间,会改变流体流动方向,并相互撞击,挤压,通过笼套的节流孔后膨胀进入笼套中心,由于设有平衡孔,可以减少介质作用在阀塞上的不平衡力,加上足够的阀塞导向,因此不容易引起阀芯的振荡,平衡性好;
4.由于集气管道中气体压力和流速均较大,一级节流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节流降压的目的,通过二次节流降压,可以比较好地降低流体压力。不过研究也表明,流体的流速在这个过程中,速度增大,尤其第2层笼套的小孔内,而且流体是旋转前进的方式流出的,这就加大了流体对小孔进口周围及边缘的冲刷程度冲蚀程度,加快了笼套的失效。所以对核心部件材料的要求需要重视;
优点:
1.双层笼套式节流阀可以通过1只阀门就对完成对流体的2次节流,比起分别节流来说,减少了节流阀的数量,节约成本及空间,而且获得更大的降压比(适用于要较大幅度实现节流降压的工况),同时操作简化,维修业方便;
2.节流窗口开小孔,可以降低噪音,减少共振,延长使用寿命;
存在问题:
1.目前国际国内笼套式节流阀还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,实际使用中也未尽人意,工作寿命短,稳定性差,失效周期不确定,而所花费的资金却不菲。所以针对油气田解决多级节流降压的问题,提高抗冲蚀能力以及开采方面的综合实力,进行研发并应用于实际,是很有必要。
2.节流阀用于节流工作,特别是核心部件长期处于高速,高压,高腐蚀性流体冲刷,其机械性能面临恶劣工况的考验,如何选择核心部件材料,具有高硬度,耐冲蚀的材料,提高核心部件的使用寿命。所以需要加强新材料的研究,试验,从而为高效节流奠定新的基石;
3.加强流体工况研究,进行工艺设计优化,使节流时流体冲蚀对称,流线对称,均匀,尽量避免产生涡流及阀体振动,是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;
4.在流通能力,抗堵塞能力以及耐冲蚀性方面要加强,以便进一步应用于精细压力控制,井控,井上测试等领域;